高技能人才,成為市場“香餑餑”
在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雖然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但有著務實心態、實訓經驗和扎實技術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拿到錄用通知似乎并不是難事。
據人社部、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中國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另據調查數據表明,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教育畢業生。而且隨著企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有企業負責人就明確表示,“像原來純粹的操作工人很少,自動化、數控的技術越來越多,確實非常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人才”。
以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鍛造“工匠搖籃”
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職業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與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不同,職業性、技術性和實踐性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三大”特點。因此,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單一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與發展。對此,各個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愈發豐富。
除了采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合作模式。還重點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的數字化升級。如構建智慧教室和實驗實訓室,采用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到更多技能。
作為廣西第一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牢固樹立“服務、融合、創新”辦學理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較早就聯手同方艾威康將信息技術引進校園和課堂,通過打造多媒體教室、數字化實驗室、遠程協作教室等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智慧教室,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內容、方法和質量評價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學質量。
目前,該校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辦學實力雄厚,基礎設施齊備,為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培養當地企業和產業所需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當地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以信息技術,推進“智慧”教學管理,培養能工巧匠
在全國各地,像南職院一樣,通過引進信息技術,構建智慧教室、創新教學方法、提升管理水平的職業院校越來越多。但在此過程中,信息化設備、系統的管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智慧教室的智能設備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各品牌設備互補兼容、每個系統“各自為政”,設備維護管理繁雜等。
“200間多媒體教室如何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如何有效采用現代技術手段管理分散在智慧教室里的各種設備,如何避免出現信息孤島,是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的重要任務之一。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與同方艾威康一道,以職業學校特點和實際需求為導向,依照國家標準,采用統一數據、統一認證、統一平臺架構,完成了總體方案規劃設計和實施。
即搭載同方艾威康AVCare可視化智慧校園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以教室為載體,通過一個平臺實現教學、督導、觀摩、巡考等多個系統和設備的可視化統一智能管理,為智慧化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七千余人,是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吉林省特色“雙高校”,其就業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廳表揚。
培育大國工匠,是國家戰略,是時代呼喚,是市場需求。
在人才與發展的供需雙向刺激下,我國職業教育學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蓄水池”效應日益凸顯。
各類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普及改變著教育教學,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深入應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數字轉型。” 勢必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提供新的契機和動力。
23年實踐經驗的積累,23年技術沉淀,同方艾威康作為清華同方成員企業,從成立至今,一直扎根于教育信息化領域,并以技術創新持續推動行業在網絡化、數字化、標準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公司將以此為契機,繼續把握機遇、乘勢而上,與更多職業院校攜手,運用新技術,通過教學模式、教學管理、教學環境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育更多能工巧匠!